自然·节奏——张玉华笔下的太行情韵
文章出处:永泰装裱机
人气:
发表时间:2016-01-09
“书画同源”,张玉华深谙此理。他将书法的用笔技巧很好地融入到自己的太行人物画创作中,用中锋、侧锋勾出的线条或沉着稳健、力透纸背,或萧散恣肆、妍朴相生,用笔肯定、一波三折:或如公孙大娘舞剑,淋漓尽致;又或似赵子龙挥枪,雨打梨花。挑担的山民、盘坐的大汉、玩耍的山娃、爽朗的农妇都被他表现得真实生动。若说此前他画的仕女是“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么他现在的太行山人物画就是“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不只是绘画题材上的变动,更是画家为突出表现题材而从技法到风格所做的大调整。
张玉华太行人物画中起伏跌宕的美感,既来自外在精准的笔墨语言和形象表现,又源于内在的意蕴构成。而这种内在意蕴源于画家自身的审美取向和情感价值判断。
张玉华深知,太行山里的人们热爱太行这片土地,因此只有将他们这份本真的热爱之情融入创作中,才能绘出感染人的作品。张玉华也是这样做的。当我们在他画中看到腼腆、调皮的山娃时,很想去抱一抱;看到在路上行走的姑娘耳语、嬉闹时,又很想凑上前去,融入她们当中……这便是其作品的感染力。他画太行人家办喜事的场面,常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或看、或听、或闹。随着他们的眼神望去,我们仿佛看到一顶花轿正从远处的山路上慢慢走来,又仿佛听到唢呐声越来越近。那种浓郁的喜庆氛围,每每让欣赏者心里也喜滋滋、甜蜜蜜的。
在张玉华的画中,准确的造型、精美的笔墨和独到的情致相得益彰。也许,这就是中国画笔墨的神奇魅力。掌握了笔墨的这种魅力,就可以画得很写实又很抒情、很理性又很激情,让人们在笔墨中读到一种源于画家心海的磅礴诗性。张玉华的画的确有一种诗性。对母亲的感恩与敬爱,是天下儿女共同的情结。他把握住这一通性,以自己的表现方式创作了《太行母亲》、《老娘》等感人肺腑的画作。依然是这样的笔墨,岁月的沧桑已经刻进母亲的发丝、脸庞和肌肤。她们衣裳的褶皱里、束紧的鞋袜里,也全是岁月厚重的沉积。这种笔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厚度、有质感,耐人寻味,就像一道有特色的家乡面食,很筋道、很有嚼头儿一样。这些正是张玉华太行人物画创作的个性化体现。(下两图均为张玉华的太行人物画作品,左者为《春风得意》,右者为《奶奶怀里的歌》)
此文关键字:张玉华笔下的太行情韵
同类文章排行
- 会心的体悟与思绪的漫游 关于写生的对话
- 买家之“好” 与黄慎之“作”
- 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 邵家千
- 别把国宝文物 搞成“走穴明星”
-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 西湖的诗意栖居
- 情满意溢是名师
- 做好人 画好画
- 费丹旭《红楼故事图》
- 中国雕像立希腊 圣哲神遇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