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意溢是名师
情满意溢是名师
■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吴永良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心里深深地怀念这位节亮慷慨、谦和大方的师者。
吴永良先生是浙派人物画第二代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以代表作品而论,他的一系列的鲁迅造像、大型意笔人物画如《雷婆头峰寿者》、《栖霞雾霭》、巨幛《华夏颂》、《西泠印踪》等,笔墨生动,意境隽远,不愧浙派人物的时代力作。以个人风格而论,他既有纵笔如锋、挥线如练的白描之风,又有湿漉漉、水灵灵的濡墨之韵;既有高山仰止、立心立命的浩然之气,又有凝指积墨、陶然放怀的指墨之趣。吴永良先生不愧是浙派人物画家众生态中用神用思、集一代之大成的典范。
吴先生是真正的多面手。他善笔。早在毕业创作《白描鲁迅》中,就展现了对于用线来描画风神的禀赋,引得潘老的点头称赞。那点点劲草、丛丛繁叶,衬着一人、一石、二树,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卓然而立,直写中国文化旗手硬汉的骨气。画于2006年的《雷婆头峰寿者》,来自潘老当年的黄山旧照,却将苍松涯石的墨色皆滤去,凝成潘老的指墨酣动、一味霸悍的用笔,横入斜出,笔意扛鼎,活现潘老先生的铮铮硬骨。
吴先生还能墨。《栖霞暮霭》就是以黄宾虹先生独特的黑密厚重,絪缊而成一个墨韵苍润的世界。他的两张吴昌硕,《芜园梦萦》极尽润泽,《破荷亭长》却枯湿苍润,活写颓然自适的诗意。墨色能苍能润,干渴自如,让每画俱有新境。吴先生画大量的诗意小品,以淋漓水晕、翩跹墨彩,写无数杨柳岸、水歌头、山微云、天欲雨的诗画境界。吴先生也因此而能彩。他晚年旅居南洋所绘的一系列风情绘画,场面宏大,人物逼真,都赋了浓彩,呈现一派夺目的异域风情。
吴先生还尚意。他一生都在为鲁迅先生造像,这些像俱是用线,俱是简笔。吴先生用鲁迅精神本有的骨线,写鲁迅铮铮风神。这里边,镌含着一种对鲁迅精神的契会。这不仅在于吴先生自己所言的宁绍平原的同乡情怀,更在于他对这位伟大文化旗手的敬心,在于他们那代人对于进德修业的崇畏之感,在于生活磨砺、沧桑铸就的对“意”的专情。他用铮铮铁笔画潘老,是用潘老之笔写潘老之神。他用团团黑墨写宾虹老,是要凝结浑茫之笔、华滋之气来造宾虹老的形神。正因为吴先生手笔尚意,最能追摹几位大师的笔法墨迹,化用于其法主体的风神描画。
吴永良先生最重境界。他特别看重创作的境界,侧重在一画一法、一画一境上下功夫。可以这么说,吴永良老师的艺作,基于他的善笔和能墨,发于他的尚意,成于他的境界。所有这些,抱景咸叩,怀想毕弹,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让吴先生的艺术臻入卓越之境。
吴永良先生又是中国美院中国画教学的名师。他较早感悟到从硬笔到软笔、从素描到水墨之间的过渡训练,从而率先提出意笔线描的教学。以吴先生善笔尚意的禀赋与识见,吴先生提出这一课程是令人信服的。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门重要的转换性课程,更是中国画教学的核心内涵。意与线,从于心而出于手。心手合一,尽在毛笔的应用之上。此即一画之理。我想,不仅是吴先生的教学,吴先生的人与艺都是中国美院人物画教学改革与提高的、可资我们不断研学的榜样。
同类文章排行
- 会心的体悟与思绪的漫游 关于写生的对话
- 买家之“好” 与黄慎之“作”
- 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 邵家千
- 别把国宝文物 搞成“走穴明星”
-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 西湖的诗意栖居
- 情满意溢是名师
- 做好人 画好画
- 费丹旭《红楼故事图》
- 中国雕像立希腊 圣哲神遇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