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通向书法的奇异之门
文章出处:永泰装裱机
人气:
发表时间:2016-01-06
《起源》是一本好书、奇书、实用的书。
说它是好书,是因为《起源》以解字的形式阐述了汉字里承载的大量古文明信息。从汉字的滥觞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的衣、食、住、行,殷商时期的生产活动、生活状况及社会礼制。《起源》是一部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书。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三千多年一脉相承、经久不衰,这足以说明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汉字这旺盛的生命力从何而来?《起源》以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用现代化的手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我们阐明了汉字的结字规律及其巧妙构思,揭示了汉字的科学性。国际汉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装裱机徐德江说:“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汉字文化乃至推动世界语言文字理论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说它是奇书,是因为《起源》明确阐释了“物形是汉字之母”。全书采用四百余幅图片及绘图,把深奥的甲骨文、金文,用图解的形式,解析得明明白白,还古文字以本质,给读者以明晰而深刻的印象。
《起源》依据“物形是汉字之母”的理论,把汉字按物形分成人形、手形、足形、器皿形、工具形、兵器形、动物形、植物形、地形等25类,每类再分成若干部。这种分类法,首先明确了汉字的原始属性,这在古文字研究领域是个创新。如人形篇有“亻”、“大”、“卩”、“尸”、“欠”、“勹”、“女”、“子”等部首。这些部首都是由人的各种姿势演变而来,如“大”就是正面立姿人形,“卩”就是跪姿人形。凡与这些部首有关的字,必然都与人体有关。(见表一)
《起源》明确提出了“所有汉字都源于物形”的论点,并以大量篇幅详细剖析了一千五百多个常用甲骨文、金文的造字方法,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汉字的物形构成情况。象形字是独体物形(如表二为“车”字的不同书体);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形;形声字的形符是物形,其声符也是物形;指事字是在物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简单的指示符号。在造字五法中,《起源》重点介绍了抽象字的造字方法。抽象字是虚字,无形可依,先民们便创造了“假借”的方法,把已经创造的有形的字同音相借,顺利地解决了抽象字造字的一大难题。如“其”字便是借用簸箕之“箕”(【注字1】)。
说它是一部实用的书,是因为《起源》将大量字例按图形、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字序排列,生动透彻地解析了五种造字方法及其演变过程。作为使用汉字的华夏儿女,如果不明白自己笔下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总是一种缺憾。《起源》一书的特点正是既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很大的普及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使每一个使用汉字的读者对古文字的起源、造字方法乃至各种书体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汉字会产生一次彻悟,这将帮助我们速学、速记汉字。
《起源》对学习和研究书法的朋友,更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学习书法讲究字外功。字外功的涉及对象很多,如音乐、美术、诗词等,而首要的、最直接的便是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搞书法而不了解汉字的起源,不懂得其笔画及结体表示着什么,不明白各种书体的演变过程,写起字来难免带些盲目性,创新更是“不知路在何方”。
我们以“龙”字为例。甲骨文的“龙”字(【注字2】),很直观地看出来上面是龙头,头上有饰物,张着大口,龙头连着弯曲的龙身。金文的“龙”字(【注字3】),右侧龙身已经变形,逐渐脱离龙头。小篆的“龙”字(【注字4】),右侧龙身完全脱离龙头,龙身与龙头并齐,为了美化字体结构而牺牲了物形的结构。隶书的“龙”字(【注字5】),右侧仍为龙身及龙身上的花纹,而隶书与其他书体的不同写法只是右侧龙身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差异。书者只要理解了“龙”字的笔画与龙形的对应关系,笔下的线条就不再是枯燥的、冰冷的线条,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了,字就可以写活了。沿着这一思路,各书体互相启迪、相互借鉴,书法的创新必然会有的放矢、血脉相传,而不会走到肢解书体,使线条无序堆砌或扭曲变形的虚无主义路子上去。
《起源》的作者王祥之精研隶书和篆书数十年,坐图书馆,钻古文献,直至潜入甲骨文领域。他上下求索,反复论证,十年磨一剑,终于悟出了先民造字的真谛,找到了一条通向古文字的门径,向我们揭示了汉字演变的历程,为我们学习书法、研究书法敞开了一扇奇异之门。
此文关键字:打开通向书法的奇异之门
同类文章排行
- 会心的体悟与思绪的漫游 关于写生的对话
- 买家之“好” 与黄慎之“作”
- 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 邵家千
- 别把国宝文物 搞成“走穴明星”
-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 西湖的诗意栖居
- 情满意溢是名师
- 做好人 画好画
- 费丹旭《红楼故事图》
- 中国雕像立希腊 圣哲神遇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