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丹青赋彩 莫高余馥——潘絜兹先生与敦煌
潘絜兹先生是我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师、著名美术理论家,他开拓了以工笔重彩表现现实和浪漫内容的绘画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壁画以及唐代卷轴画的严谨工细的画风;融合传统工笔和壁画技法,形成细密工整、设色典雅的个人艺术风格。
潘絜兹先生于1945年到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敦煌壁画的临摹研究工作之际,恰恰是研究所工作和生活条件最艰苦的时期。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是1943年3月成立的,适值抗日战争最危难的岁月,大后方交通阻隔,物资匮乏。研究所当时经费少得可怜,临摹用的纸、笔、颜料都存在着严重不足。潘先生一行美术工作者,自己动手矾纸与裱褙、采用敦煌当地的白土、黄土、红土碾细当颜料来用。在临摹方法上潘先生提倡并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必须忠实于现状临摹。临摹方式是绝对不许印模壁画的。潘先生是最早提出壁画临摹应从分类资料入手,如建筑、图案、人民生活、舟船、服饰、面相手足等分类。
潘絜兹先生的艺术风格深受莫高窟唐代洞窟壁画风格影响。初进洞窟,先生便对唐代壁画尤为青睐,唐代壁画雄伟的气魄、卓绝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强有力地吸引着他的目光。潘先生像是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花圃,为之神迷心醉,他认真钻研唐人服饰的造型、勾线、敷色,比较宋、元风格的差异。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临摹了大量画稿,以敦煌研究院院藏临品为据,临摹壁画23幅,大多为唐宋时期的供养人、菩萨、图案、经变画题材。潘先生在临摹之余,与古越先生共同创作了《鸣沙百骏图》,现藏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
在敦煌临摹壁画的这段经历,是先生艺术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仅在壁画造型及色彩等艺术层面指导影响了先生的创作风格,而且在人文精神层面对先生也是一个新的启迪和开示,它让先生坚定了为之坚守一生的艺术思想。
潘絜兹先生勤于理论研究,笔耕不辍,著有《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的故事》《敦煌服饰资料选》《阎立本和吴道子》《绘画史话》《致工笔重彩绘画艺术》《接受敦煌艺术遗产》《工笔重彩十六观》《九色鹿》等一部部著作。潘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他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敦煌壁画的临摹,反过来正是在敦煌有了这些针对性的临摹,为先生的艺术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7年先生就出版了《敦煌莫高窟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书中明确提出“从莫高窟壁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它如何从人物画的附庸趋于独立,如何从生拙幼稚到精炼成熟,这里提供了无数的实例,可以和画史互相参证……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止山水画一端,还有建筑(包括样式、结构、彩画)、工艺美术(包括家具、器物、衣饰等的品类及图案装饰)、乐舞等,都属于艺术史的范围。莫高窟保存了这些方面的,又正为我们所缺少的形象的资料,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眼界,开辟了我们研究艺术史的新领域。我以为这也是对莫高窟艺术研究的巨大的贡献意义”。1959年先生的另一本画册专著《敦煌壁画服饰资料》(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9年第1版)相继出版,书中展示了先生针对性地对敦煌壁画人物服饰做的梳理性的整理临摹作品,对世人了解敦煌服饰和研究古代服饰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潘絜兹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了《石窟艺术的创作者》《九歌》组画、《中国神话》组画、《四时山图》组画,《花与女》组画。晚年的巨幅敦煌组画《三危圣光》《石窟献艺》《佛光普照》《石窟魔影》《人神之间》《艺传万代》,还有很多如《岳飞》《文天祥》《张自忠》《香妃》《友谊莲》《于右任》《老子讲经》《春蚕颂》等等。这是先生集70年的心血苦研敦煌艺术的总结,也是他全身心地毕生投入,更是对世界艺术的宝库——敦煌石窟艺术的兴起、繁盛、普及、衰落,人与神,佛与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乃至发扬光大其人文艺术精神的高屋建瓴的概括和总结。
从潘老的《石窟艺术的创造者》(中国美术馆收藏,曾获1982年法国春季沙龙金质奖)到《石窟献艺》,从篇幅、题目和色彩及人物角色的重新安排中,可以形象地看到先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格升华的过程。前者作于1953年,后者作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繁一简,一小一大,一浓一淡,还增加了给画工送饭的眷属和一位和尚,先生曾对他的学生说过:“这样表现是一环扣一环,证明不论身份是匠和商、官和民,贫与富、主与次,在佛面前,在艺术面前都是平等的,是中国古代先人们共同创造了这一人类的艺术宝库。”这套组画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酝酿,90年代才告完成;岁月流逝,先生也由弱冠少年变成八旬老人。
潘絜兹先生的敦煌组画则以详实资料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力求浓缩地表现出莫高窟的艰苦创建、历史遭遇、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敦煌艺术的未来展望等丰富内容,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弘扬民族文化,高扬敦煌艺术所展示的先人在艰苦至极的条件下创造出艺术奇迹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们乐道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潘絜兹先生像个虔诚的苦行僧,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生精进,把一切都付与了艺术之神,永远是后辈学习之典范!
同类文章排行
- 会心的体悟与思绪的漫游 关于写生的对话
- 买家之“好” 与黄慎之“作”
- 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 邵家千
- 别把国宝文物 搞成“走穴明星”
-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 西湖的诗意栖居
- 情满意溢是名师
- 做好人 画好画
- 费丹旭《红楼故事图》
- 中国雕像立希腊 圣哲神遇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