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海固昔日“贫瘠甲天下” 今日乐享诗意乡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宁夏西海固昔日“贫瘠甲天下” 今日乐享诗意乡村生活
中新社银川1月29日电 题:宁夏西海固昔日“贫瘠甲天下” 今日乐享诗意乡村生活
51岁的李忠勤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书法梦。“小时候家里太穷,只能经常趁别人家宰羊,顺手薅一把羊毛,靠着积攒的羊毛,买了人生第一本字帖。”望着桌角泛黄的字帖,老李回忆说。
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998年,宁夏对西海固贫困地区进行大规模移民搬迁,李忠勤举家从固原市隆德县搬迁到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大河乡香园村。当地为他们统一建了新房,改造了土地。“日子好了,我就想着教娃娃们练练书法,把这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李忠勤说。
2015年12月,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启动。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老李扩建了自己的文化大院,政府免费配备练习用的桌椅、宣纸、装裱机。一切收拾停当,老李开始免费为村民和孩子培训书法。如今,已有400余乡民闻到书墨之香。
2016年底以来,中宣部等国家部委给予宁夏支持资金1.56亿元(人民币,下同),自治区及各县(区)配套资金2.2亿元,建成606个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555个,率先在全国实现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昔日“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如今已成“文化绿洲”,农家人正乐享诗意的乡村生活。一个个文化大院雨后春笋般在宁夏破土而出。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的皮宗仁今年已经74岁,从小喜欢秦腔、板胡。“以前没有场地,大家只能在自家院子里过个瘾,一遇上刮风刮沙子,嘴都张不开。”皮宗仁说:“现在我们村新建了文化大院,室内有戏台子,室外就是3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音响设备、健身器材一个不缺。”
2017年,原州区11个乡镇村民自筹资金创建31个文化大院,建起6个民俗文化博物馆。
截至目前,宁夏引入致富返乡农民集资、私企老板捐助和企业赞助等资金1824万元,支持建设乡村大舞台和文化活动室83个。宁夏还组织各类下乡惠民演出1600场次,文化广场演出1500场次。
在这个寒冬腊月,李忠勤书画室的条案上,整齐摆着四摞手稿。这是他用两年半时间以毛笔抄写的整部《选集》,共计4册106万字,全卷铺开长达3500米。
“抄《毛选》不为别的,就是想感念国家。社会发展,国家繁荣,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就像写字一样,书写的是经典,留下的是那股精气神儿。”李忠勤说,“真正的文化,除了在博物馆里流芳千年,更是那些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心底的觉醒。”(完)
同类文章排行
- 会心的体悟与思绪的漫游 关于写生的对话
- 买家之“好” 与黄慎之“作”
- 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 邵家千
- 别把国宝文物 搞成“走穴明星”
-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 西湖的诗意栖居
- 情满意溢是名师
- 做好人 画好画
- 费丹旭《红楼故事图》
- 中国雕像立希腊 圣哲神遇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