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要蒋介石的救济粮,卖书法换钱,曾任开国
他的名字,可能会被大多数喜欢现代历史的人记起来。因为,他曾和毛主席有过一次有名的窑洞对谈,这次对话成为永载史册的可以和隆中对相媲美的佳话。
说到这里,估计朋友们已经猜到,他叫黄炎培。黄炎培(一八七八——一九六五)字任之,是我国近代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杰出的职业教育家,同时又是诗人和有一定造诣的书法家。
他长于清末,目睹了国家的积贫积弱,很早就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他还是第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家。抗战结束前后,他为国家和谈奔走调停,不遗余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等要职。
黄炎培先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和书法结下不解缘。他初临颜真卿,追踪“二王”,后习黄庭坚并兼取各家之长。经长期磨炼,练就一手好字。一有闲暇就临池不辍。
黄先生品格高尚,一九二七年年近五十岁的他避居大连时,临李斯书《峄山石刻》百日无倦意。对此事,他记述:“相逢谈笑尊酒外,百日文字时往还。”
他一生中广游名山大川,所见碑刻即悉心揣摩,平时诗稿,手札都用毛笔书写,随意所致,皆成章法。先生作楹联大字,用笔豪爽明快,一挥而就,笔例刚健,沉稳古朴,遒劲雄浑,笔势豪放。
先生喜广交书友,与沈钧儒,郭沫若,何香凝,刘海粟,丰子恺,谢无量,白蕉等名家多有深交,并有诗书往来。在锤炼友情之时,文从沈梦以为,这和他能取得书法方面的成绩,有一定的关系。
1946年前后,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生活日艰,黄炎培曾经卖字济贫。
他作《鬻书》一首:“老来鬻书是何因?不讳言贫为疗贫。早许明山题咏遍,未妨墨海结缘新。伤廉苟取诚渐愧,食力佣书亦苦辛。八法唯心先笔正,临池白首学为人。”他宁愿“食力佣书”而不愿“伤廉苟取”,实乃高尚的个人素养体现。
黄炎培博学多才,书法和诗歌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临池白首学为人”,他曾以此作为书装裱机道准则并且老始终不渝。杨守敬论书曾提到:“一要品高,品高则不落尘俗。”
先生于书法正反映了其高尚品格和革命情操,堪称后世道楷模。从先生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止执著的操守,也有传统文化人的不屈傲骨。身为后辈,我们是不是太缺乏这点坚持了?!
同类文章排行
- 会心的体悟与思绪的漫游 关于写生的对话
- 买家之“好” 与黄慎之“作”
- 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 邵家千
- 别把国宝文物 搞成“走穴明星”
-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 西湖的诗意栖居
- 情满意溢是名师
- 做好人 画好画
- 费丹旭《红楼故事图》
- 中国雕像立希腊 圣哲神遇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