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古字画“起死回生”扬帮装裱如何练就“天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妙造自然——费永明扬帮古书画修复艺术展”近日亮相上海图书馆。
上海扬帮装裱名师费永明从业多年,展览呈现了经他之手修复、装裱的部分书法名画作品。其中不仅有唐《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宋《查元方书丁氏像赞》《新安朱氏世系图》,明末清初《各家书法八页》、清金农《梅花图卷》、张裕钊赠端方《四屏条》、包世臣《七言对联》,还有朱屺瞻《林泉清集图》、徐阶信札卷、万寿祺《班昭见吕太后轴》、陆抑非等合作《丈二大幅》等。这些扬帮装裱作品,融入了费永明对中国书画装裱的独到理解,集扬帮装裱技艺之大成。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帮装裱又称为扬州帮装裱,肇始于明代中晚期的扬州。随着明代扬州周嘉胄《装潢志》刊行,装裱业逐渐成为支撑中国书画发展的重要支柱。与苏帮装裱不同,扬帮装裱历来以“仿古装池”为显著特点。也就是说,扬帮装裱擅长揭裱古画,其最核心的看家本领是修旧如旧,不管古代旧字画多么破碎不堪,一经扬帮装裱,顿时起死回生,天衣无缝。
民国年间,上海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和收藏消费重镇,出现了空前的艺术收藏高峰,书画装裱业也同步进入鼎盛时期。据《民国书画断代史》载,即使在战火纷飞的1942年,上海的书画装裱店依旧有100余家,以苏、扬两帮为主,规模较大,本帮、广帮等装裱帮派也间杂其中,涌现出一批装裱业的名家高手,尤以扬帮最为著名,如潘德华、马老五、周龙昌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装裱名师严桂荣几近成为硕果仅存的扬帮装裱大家。
“妙造自然——费永明扬帮古书画修复艺术展”亮相上海图书馆,观众参观经修复后“天衣无缝”的古代字画。
严桂荣是江苏省镇江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35年,14岁的严桂荣来沪拜“集宝斋”老板潘德华为师,专攻古旧书画修复,数十年间,修复唐、宋、元、明、清代书画精品数千件。他曾为上海博物馆精心修复国家特级、一级、二级文物300多件,包括镇馆之宝、晋王羲之墨迹《上虞帖》唐摹本,明代宫廷画作《岳阳楼》等;亦曾主持修复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名画《柳雁图》等。
1997年,费永明正式拜师严桂荣,成为扬帮装裱艺术的嫡传弟子。在日常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严桂荣见其待人诚恳,一心专研装裱艺术,总是带着古画修复中的难题去请益,因此颇为青睐,每次都予指点,从无保留。
费永明一直牢记师父严桂荣的教示:“做个好的扬帮裱画师,其实只须记住两个字——老实!”拆开来讲,“老”字,指装裱手艺历史悠久门道精深,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深刻领悟,才能学得过硬的本领。“实”字就是指做事须踏实。“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以工序论,一幅画至少须十几道工序,绝不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因为装裱画就是‘司命’业,事关中国文化的传承。在装裱师手里出了纰漏,书画的寿命就要大打折扣,那就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费永明说。而把“老”“实”两字加起来,就是“老实”,指为人的品格,即待客要诚实,不能做鸡鸣狗盗之事;特别是讲究“仿古装池”的扬帮装裱师,更应该洁身自好。严桂荣辞世后,师母将严师父生前所用之装裱工具,悉数赠予费永明,以示扬帮手艺的传承。
此次展览特设“师门姻缘”单元,展示费永明跟随严桂荣学艺与钻研的相关物件,包括严桂荣所用扬帮装裱工具、严桂荣的艺术作品等,再现海上扬帮装裱传承之路。费永明介绍,在古纸部分,现场展出诸多历代书画装裱所用的专用纸以及古人所用的彩笺。如清宫廷手绘银云龙纹库绢、清宫廷手绘金云龙纹库绢、清中期蓝地云纹狮子滚绣球库绢、励宗万监制四尺罗纹笺、励宗万监制六尺素笺、乾隆二十七年周尚文造刻画笺、乾隆高丽发笺、乾隆高丽贡笺、清中期双面笺、清晚期“清秘阁”制团龙瓦当纹蜡笺、清晚期红珊瑚笺、清中后期三多纹蜡笺等。同期展出的名纸还有近代“上海书法研究社”专用纸、张大千专用素笺、张大千用日制“鸟”之纸、台湾张丰吉制“凤梨宣”等,这些均为装裱业中享有盛誉的名品。
同类文章排行
- 书画装裱技法:转边和包边
- 书画装裱流程-- 四 裁
- 书画的收藏与保管
- 裱画案的作用是什么?
- 装裱用的墙壁是什么?
- 书画装裱裱画工作室的要求?
- 5DYTZBJ-C 书画装裱机电能耗如何计算?
- 书画装裱机为什么要使用毛毡?
- 书画装裱机电源开关的意义
- 古书画赝品收藏价值高仿作品值得关注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