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行业品牌 永泰书画装裱机械行业网站!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公司环境
全国统一热线
0311-85138968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郑板桥绘画真伪谈

郑板桥绘画真伪谈

文章出处: 人气:发表时间:2015-12-22 17:16
 一、郑板桥生平概述
    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4岁丧母,30岁丧父。康熙五十五年(24岁)秀才,雍正十年(40岁)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乾隆七年任范县令、乾隆十一年调任维县令,十七年底去官,十八年春回扬州,一生中经历了卖画扬州——从政——再卖画扬州的曲折道路。乾隆三十年卒。他是扬州八怪中一位最杰出的代表,勇于革新创造的书画家,“道着民间痛痒”的文学家,“得志加泽于民”的清宦。艺术大师徐悲鸿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题板桥《兰竹石图》轴诗塘,无锡市博物馆藏)
    二、郑板桥的绘画
    在对郑板桥的研究与作品的收藏中,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是郑板桥书画真伪问题。据今人著录书画目及出版书画册初步统计,其作品流传下来,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部门及私人收藏的有100余家600余幅作品,但其中赝品不少。许多学者,因为本身不会写字画画,故对他的作品特点掌握不准,真伪难辨,优劣不分,在他们的著作插图中即刊有赝品。一些收藏者想到书画拍卖会上购买板桥作品,但总是生怕花了很多钱,买回来一幅假字或假画。因此,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鉴赏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这里主要谈谈郑板桥绘画的真伪问题。
    (一) 正确掌握郑板桥绘画风格特点,是辨别其绘画真伪的主要依据。
     郑板桥绘画以兰竹石为主要描绘对象,擅长水墨,极少设色。
     他为何爱画兰竹石?因为兰竹石有幽香、节操、骨气之自然属性,与他的人格、精神、情操相合,最能借以表现他的理想,抒发其胸中逸气情感。
     他的兰竹石画,从传统中来,从生活中来,通过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
     1、画竹   他说自己画竹是“无所师承”,其实是无一定师承、不泥古法而已。从题画诗文得知他学习过李夫人、苏轼、文同、吴镇、徐渭、高其佩、石涛、禹之鼎、尚渔庄等人。强调“师造物”,在家乡住处和衙斋处种了装裱机许多竹子,“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爱竹成癖,“非惟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由于他熟悉、了解不同季节、时辰竹的生长规律和各种形态,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发现与捕捉到竹子千姿百态的美的形象,因此,他画竹时,能够“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我们从他存世的许多作品看,其竹子的章法、造型无一雷同。所创造的竹子也不与人同,自称“郑竹”。“冗繁削尽留清瘦”,所谓“一竿瘦”,名曰“细竹”,细而不弱,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如抽碧玉,如清琅玕”,具有“清癯雅脱”之美。常常是“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以少胜多,画中有画,画外有画。随手画节,多不点节,添出主枝,省去大量小枝,虽笔断而意连。叶少而突出竹子“劲节”,叶肥以加强竹子的青翠感。打破竹家所忌,画竹为桃、柳叶,而“不失竹意”。浓淡相宜,干湿并兼,中侧锋兼用之。以书入画,竹中瘦叶以黄庭坚“飘洒而瘦”的书法笔法写之;竹中肥叶以苏轼“短悍而肥”的书法写之。
     2、画兰    学苏轼、郑所南、陈古白、僧白丁、石涛、颜尊五、陈松亭。是有选择地学。
     主要学陈古白、颜尊五、陈松亭秀劲一路。
     郑所南画兰好画根,板桥表示“不作此激烈语”。郑所南画兰不画荆棘,谓是纯君子绝无小人,板桥未学之。苏轼画兰常带荆棘,谓惟君子能容小人,板桥学之。石涛画兰“过纵”,板桥亦不学。
     他很少画盆中之兰,而多写山中之兰。认为山中之兰“春夏之气居多耳”。有“春夏之气”者必有“香气”,板桥画山中之兰,力图追求的就是所谓“郑家香”。 他笔下的兰花叶短而力,花劲而逸,叶暖花酣气候浓,一片茂盛之状,正是“数尺之箭,数月之花,有数十里之香”的“春夏之气”。
     在画法上的特点:叶尚古健,不尚转折,用笔直来直去,却逐步顿挫,留得住笔,否则便直率无余味,叶转处用笔蹲,体劲而用腕,写花雄浑挺拔。
此文关键字:郑板桥

推荐产品

首页|新款智能型装裱机| 经济书画装裱机| 新款字画装裱机| 经济型字画装裱机| 产品中心| 网站地图| | 公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