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行业品牌 永泰书画装裱机械行业网站!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公司环境
全国统一热线
0311-85138968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画虎与画己——王大有先生虎画赏评

画虎与画己——王大有先生虎画赏评

文章出处: 人气:发表时间:2016-12-29 08:37
 
潘相元/文
 
       承蒙画儿晴天引荐,得以结缘王大有先生。
 
       大有先生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并附上多幅国画新作,阐述他对艺术的理解,信中言及他在南京艺术学院读书期间有幸得到张文俊、陈大羽等大师的亲传,当年他跟随张文俊先生去新疆写生,透过车窗浏览美景,美景瞬间即逝,却不知如何表现?张教授对他讲:“在火车上写生,只能记下所见的山水、树木、房舍、人物、地貌等特征,要善于抓住主题来画。”先生指着他画的一张写生稿说:“我们南方的屋顶为人字形,利于雨水流淌,而这里的房顶为一字形,为了避风,这是大西北房子的特征,这房子灰灰的并不美,但多个房子在一起就会有大小、高低、错落之美,透过房顶上许多的电视天线杆的表象,即可领会到家家有电视,人民皆幸福的现实,这是此画重点表达的主题。”一席话醍醐灌顶,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画的主题、特征、内涵、意境之间的联系。在新疆伊犁写生,张教授一直站在伊犁大桥上画,他与郑伯劲(沈阳画家)却四处找景画,会合时一看,他俩各画三张速写,张教授却画了七八张写生,而且场景各异,有一张竟是他所站的伊犁大桥在画面上却成为远景,王大有好奇地问张教授“老师您没有下桥,怎么能画出桥的远景呢?”张教授说“我人未动,我的思维在动”。听了导师颇有禅宗味道的一句话,大有先生顿悟。而写意花鸟画大家陈大羽教授的“以气运笔,以书入画”的言传身教,对王大有写意虎的表现影响很大。
 
       禅宗里讲,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又回到看山还是山,只是此山已非彼山。回到看山还是山的都已经是大师了,而大师级的画作里,都会浸透着画家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画的“意境”还议及“画境”与“诗境”,画境与笔墨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画的“魂魄”。
 
       只有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方能感悟到。
 
       纵观王大有先生画作,其笔下山水、人物、花鸟全能,尤擅长画虎。虎是传统绘画中的一大题材。历代画家们深谙虎的精神和文化,在创作中各显其能,力求把虎的神采画到入木三分。例如:古代道士画家厉归真为了把老虎画活,不惧艰险,深入荒山丛林接近虎穴,观摩老虎的生活习性、形态举止,揣摩老虎的心理,最终把老虎画得超群出众。王大有先生画虎颇有古代画家厉归真的探索精神,坚持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的理念,有赖于“师造化,得心源”,在学习古人扩充修养诸方面,始终按照绘画本身的发展规律不断前行。如今,虎在野外难觅踪影,他从动物园对虎写生到在网上搜集虎的摄影和纪录片,将其细分为《母子篇》、《情爱篇》、《动态篇》、《静态篇》,这些素材,让他对虎的形体结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有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使其画写意虎得“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快意。凭借有限的视觉感性形象,在虚实结合中诱发联想和想象,其作品使览者在感情化的“不尽之境”中,领会其“景外意”以及“意外妙”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审美作用。王大有先生的虎画,情真、意新、意远、意深,一图一意,情因景发,以写为法,色墨交融,既使人感动又让人玩味思考,不但抒情写趣具体细微,同时布景以少胜多,含蓄不尽,得乾坤之理,具有体现审美理想以至生活理想的高度。
 
       画家只有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加入自己对世界对众生的理解,作品才能真正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清代郑板桥在其画竹中题写“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也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从自然之竹到笔下之竹,即是从观察生活到概括取舍立意表现的创作过程。画竹如此,画万象亦如此。王大有先生笔下不同造型、神态各异的老虎形象,即是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象的融合,因为“缘物寄情,以情驱笔,融诗书画印于一体”而颇富意境。我想,在他内心里,期望万物生灵以至真之爱维系着相互关系,即使心有猛虎,也会细嗅蔷薇。正所谓:画家画虎,实为画己。
 
此文关键字:画虎,与,画己,—,王大有,王,大有,先生,虎画,

推荐产品

首页|新款智能型装裱机| 经济书画装裱机| 新款字画装裱机| 经济型字画装裱机| 产品中心| 网站地图| | 公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