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裱机多少钱只因一台补鞋机 这个台州白叟
椒江区下陈街道素有“中国缝制设备之都”称号。驱车沿机场路前行,途经下陈街道,道路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各种缝制设备及零配件生产企业。
下陈缝制设备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小作坊起步到现代化缝制企业,逐渐形成一条完整而成熟的缝制设备产业链,显现的集群优势,撑起椒江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在中国工业缝纫机十大品牌中,飞跃、杰克、宝石均出自椒江下陈。
在满街各类缝制设备企业大而醒目的招牌广告当中,不足1米长的“求精公司”招牌极不显眼,雕花铁门内的厂房低矮灰暗,企业的负责人是一位叫管康仁的老者。
就是这位老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造了第一台国产补鞋机,与人合伙创办了台州第一个缝制设备工厂,在其带领下,椒江的缝纫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尽管后期开发过很多款产品,在管康仁看来,最为自豪和得意的还是当初那台补鞋机,“现在街上很多的补鞋机,原理和构造都跟我当年开发出来的差不多。”
1941年,管康仁出生于黄岩县下陈乡水头仓村(现椒江区下陈街道水仓头村)。
在种田劳动的同时,心有不甘的管康仁思考着寻找出路,偶然一次机会,他在路桥街头看到公家的一台进口补鞋机,效率快,生意旺,顾客排队等候。
旧时,下陈当地有出门补鞋的传统。当时没有补鞋机,多用手工补,工作效果比较慢,干的活比较粗糙,天气寒冷的时候,手工穿针引线尤其辛苦,收入也少。
“当时我想着身边很多父老乡亲都在外用手补鞋,机器造出来对会有帮助,而且我也有研究过缝纫机。”受到启发之后,管康仁决定为乡亲们生产补鞋机,也赚点钱维持生活。
此时,从事工商经营有“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为此,管康仁的整个研发过程都带着“偷偷摸摸”的味道:没有工具材料,去旧货市场淘然后用麻袋包着装回来;没有机床等设备,先找铁匠打个形状,自己再手工敲打出来;没有场地,找个偏僻出的破草屋半夜点着油灯弄。
经过一年研究,第一台国产的补鞋机被管康仁做了出来,试用后,效果不错,针脚比手工的整齐,速度快了好几倍,随后是第二台、第三台、第四台。
造出来的机器被管康仁偷偷地卖给了补鞋匠,一台机器刨除成本能赚100元,此时农村壮劳力一年的收入也比不上。
好景不长,管康仁的行为被举报了,人被抓去公社学习,机器设备材料被没收,还被罚款1000元。
此路不通走彼路。“我当时从温岭朋友那边了解到,温岭牧屿当地比较开放,大队支持办厂,对个人做生意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管康仁与牧屿大队合作,提供图纸和技术指导,对方给他开工资,白天大队生产走不开,便晚上到温岭去指导,月工资120元。
之后,成千上万的补鞋机被制造出来了,当地大大小小补鞋机厂如雨后春笋冒出。
管康仁也介绍下陈的父老乡亲到牧屿购买补鞋机。装裱字画自动包边机有了机器的助力,台州当地成千上万的鞋匠涌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并为后期台州工业产品构建起商业销售网络。
上世纪70年代末,敏锐的商业触觉又一次让管康仁看到了包边机背后的巨大商机,“当时只有江苏、上海等国营企业有在生产并销售,别的地方都买不到。”
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送来的利好的消息。“当时,大队说可以办合伙办企业,担子由村里承担。”
1979年年底,管康仁和曹忠泉等几位好友在20平米的家中创办了一个小作坊,并命名为黄岩县三甲区下陈缝纫机零件厂,这是台州第一个缝制设备工厂。
虽有政策支持,但因当时条件有限,厂房简陋、设备不足、创业更显艰苦,因为只有半夜有电,管康仁的小作坊都是夜里开工,加工到后半天才休息。
“零件紧张,要跑到上海去买,人家还有规定,一人只能买一个。”回顾往日创业艰苦,管康仁依然历历在目,收获的喜悦也同样被铭记。“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托在兰州补鞋的老乡带出去卖,销路很好,兰州的百货公司都来买。”
随着管康仁生意的越来越红火了,利润的滚滚而来,乡邻们也意识到包边机的商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并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作为懂技术的管康仁也常被大家叫去做技术指导,包括和镇办企业椒江第一工业缝纫机厂合作开发生产第一台三线包缝机,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并为下陈缝纫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曾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台州缝纫机工业初始以生产GN1—1型三线包缝机为主,企业规模较小,采用大企业退役的陈旧设备加工和采购廉价零部件组装,简陋的厂房,拼人力增产量,价格低廉,靠苦心经营推销,全自动点数包装机实现原始积累。”
曾经,管康仁他们生产一台缝纫机,全部零件都要自己做。如今,经过多年发展投入和不断壮大,下陈街道形成了机壳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及运输等相对完整的缝制机械产业链。
同样,经历了大浪淘沙,管康仁身上的光环褪去,当前的行业舞台也属于那些更年轻的后起之秀,今年77岁的他也正谋划着自己的谢幕。
“这几年,我把机壳铸造等生产环节的设备陆续卖掉、送人,现在只剩下整机装配的生产线,基本算是退休了。”管康仁说,卖掉机器时,心中也曾不舍难过,但回顾往昔,自己算是奋斗过,对社会贡献过,便也心安理得了。
而他对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被历史铭记。何建明曾在报告文学《台州农民革命风暴》一书中写道:“我之所以特别敬佩这位时下在台州并没有多少光环的老人,就是因为他制造出第一台补鞋机的这份历史性贡献,对后来浙江民营经济和‘浙江精神’的形成所起的奠基性作用。”
同类文章排行
- 机械时代装裱手工艺正在消失传统手工艺人坚守
- 书画大夫:学习字画装裱难吗?这行生意如何?
- 永泰装裱机械助力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扮靓美丽河
- 南京书画装裱书画装裱教程
- 永泰装裱机械与您分享镜片的标准尺寸
- 学字画装裱利润怎样年底字画装裱生意火
- 机器装裱字画南沙设立书画创作基地
- 书画装裱三大技术:传统装裱机器装裱手工机裱
- 给字画做衣为艺术添寿?大型书画装裱机报价
- 石家庄字画装裱机对赝品书画不能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