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花菜做浆糊装裱书画2018/11/1中国书画装裱技
每一次台前的光彩亮相,都由幕后无数的努力和汗水铸就。每一声掌声,都是为精彩故事喝彩。每年一度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产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都是一次讲述中国故事的盛会,而湛江展团的闪亮登场,油画批发市场让人透过一件件创意产品,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湛江故事”,彰显着“湛江工匠精神”。
罗伟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本次文博会上,他的作品《装裱手卷(书法作品)》收获银奖。
罗伟军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事装裱行当十几年,有着手艺人的专注和细心。2009年,他师从省博物馆修复专家李涛,并受教于故宫博物院专家杨泽华及国家博物馆专家王博等多位名师,深得手工装裱精髓,现为湛江45号美术馆的专职装裱师。本届文博会上,他代表湛江45号美术馆展示传统手工装裱修复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装裱的技艺与魅力,每天都吸引了许多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前来观摩和咨询。
一张桌子上摆着一盘乳色浆水和几把装裱工具,罗伟军现场演示手工装裱技艺。只见他将画心正面朝下,平放裱台,用喷壶向画心喷洒清水,然后用排笔搅动浆水,然后给画心上浆、上托纸、上墙,动作干净利索,一旁的观众早已跃跃欲试。
他身后的展柜挂着几件他装裱的作品:一幅65厘米宽、330厘米长的名人手卷,抄着《千字文》;一幅半径55厘米的扇面画镜框:一幅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原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陈初生教授的对联“古画清香长天大日,名师益友盛业高文”,配着广东画坛才俊吴子英大气磅礴的山水作品,翰墨飘香。
作品不多,样样皆精。手卷难裱,裱长手卷难度更大,这幅《千字文》手卷厚厚一大卷,是罗伟军把木地板擦了又擦,趴在地上完成的。那幅扇面画,他用自制的工具在KT板上挖出两个大小不一的扇形,厚5毫米,倾斜面45度角,力求一次性无误差完成;那幅长约两米二的对联,他花了两天裱好,精妙之处在于画与镶边之间有道细长的局条,装裱机视频局条宽5.5毫米,左右各占2毫米,中间占1.5毫米,难就难在局长太细,十分费眼力,而且,局长在复背贴在墙上时,如果喷水不均很容易拉开,必须一次搞掂,罗伟军说:“镶局条时真是大气都不敢出。”
镶局条费力又费时,为何要费这么多心思?“局条可以有效阻隔边上长的霉菌侵向画心,对画心是一道有效的‘防线’,永泰装裱机械对于有较高收藏价值的作品是很有必要的。”罗伟军说。
懂行的人知道,罗伟军之所以厉害,不仅仅是他娴熟的装裱技艺,而是他竟然重拾“广东特技”:用石花菜作浆糊装裱书画。
罗伟军告诉记者,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门为书画艺术“保驾护航”的传统技艺,南北装裱工艺的差异往往集中在浆糊的使用上,而浆糊是各家的“独门绝技”,目前装裱行当普遍利用面粉处理后制作浆糊,比如他就通过手工洗筋去掉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无筋面作浆糊,不易长霉生虫。
装裱界有广东用石花菜做浆糊装裱一说。石花菜是一种附生在海岸岩石的红藻类,主要产于广东沿海地区,据说用石花菜制作浆糊装裱的作品非常柔软,不易折断,且修复时可以干揭,早年为广东装裱行当所使用,但现在,石花菜多用于食材,却鲜见用于装裱。
“早些年,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许多人都问起广东用石花菜作浆糊装裱的传统技艺,我也翻过很多的书,但只知有、不知其详。”罗伟军说,作为一名广东装裱师,他对这种“广东特技”越来越感兴趣,遂决定探个究竟。
他向书中求解,向故宫博物院、省博物馆和市博物馆的老师和专家求解,向广东装裱行当的老前辈和民间的老画家求解,自己也反反复复地试验,根据流程,掌握熬制的火候、兑水的比例、应用不同材料的粘度和软硬度、防霉防变质的特性等,永泰装裱机终于心里有了底气。本届文博会展出的陈初生教授的对联,罗伟军就用了石花菜做浆糊进行装裱,裱后材质柔软,平服,展览期间,有故宫专家前来观摩,也为之赞叹。
“我拿石花菜与无筋面装裱的作品作过对比,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石花菜确实有更强的抗霉和防虫能力。”罗伟军说,石花菜的操作技艺要求高,各项标准难把握,加上材料的成本也较高,这或许是这种工艺渐渐淡出视野的原因。据说,目前广东还在坚持用石花菜装裱的手艺人屈指可数。
“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我们还是有必要传承和发展下去。”罗伟军说。下一步,他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地完善这种技艺,并加以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广东特技”。
同类文章排行
- 机械时代装裱手工艺正在消失传统手工艺人坚守
- 书画大夫:学习字画装裱难吗?这行生意如何?
- 永泰装裱机械助力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扮靓美丽河
- 南京书画装裱书画装裱教程
- 永泰装裱机械与您分享镜片的标准尺寸
- 学字画装裱利润怎样年底字画装裱生意火
- 机器装裱字画南沙设立书画创作基地
- 书画装裱三大技术:传统装裱机器装裱手工机裱
- 给字画做衣为艺术添寿?大型书画装裱机报价
- 石家庄字画装裱机对赝品书画不能一棍子打死